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器官更新時間表:肝臟五個月 腸兩三天

你知道嗎?不管你的壽命有多長,你身體的某些器官其實只有幾周甚至幾天的壽命,這是因為它們都在不斷地進行自我更新!

  肝的壽命:5個月

  眾所周知,由於血液供應充足,肝自我恢復和再生的能力驚人,這意味著肝把毒素排出體外的工作可以繼續下去。不用奇怪為什麼有時候就連嗜酒之人的肝功能都會提高,因為肝細胞只有150天左右的壽命。

  腸的壽命:23

  腸上分佈著腸絨毛,這些腸絨毛是小的手指狀的觸角,可增大表面積幫助腸吸收營養。英國巴特與倫敦醫院的免疫學教授湯姆·麥克唐納德解釋說,它們更新速度極快,每23天更新一次。

  肺的壽命:23

  英國肺臟基金會副主席基斯·普羅斯說,肺細胞不斷自我更新。但是,肺有不同的細胞,它們的更新速度也不同。肺部表面的細胞每隔23周就進行一次自我更新。

  大腦的壽命:和你壽命相同

  英國巴特與倫敦醫院的神經外科專家約翰·瓦德萊指出,能持續終生的大多數細胞是在大腦中發現的。瓦德萊說:“我們的腦細胞約有1000億個,出生時數量已固定,我們大腦的大部分不會隨老化而自我更新。”

  眼睛的壽命:和你壽命相同

  眼睛是身體中為數較少的在你的生命期間不會改變的身體部分之一。眼部惟一不斷更新的部位是角膜。

  頭髮的壽命:36

  毛髮恢復專家貝薩姆·法加博士解釋說,頭髮的壽命取決於它的長度,但通常每個月頭髮都會生長1釐米。女人每根頭髮的生長時間可達6年,男人的頭髮會長3年。眉毛和睫毛的更新頻率為68周。

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

美國推薦抗癌食譜:多素少葷每天5份果蔬

近日,“美國網路醫生博士”網站總結了,美國癌症研究所公佈的抗癌新食譜——低脂肪、高纖維、純天然。研究發現,只要飲食習慣合理,許多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1.多素少葷。只靠一種食物單打獨鬥無法降低癌症危險,但如果把它們合理地搭配起來,效果就會迥然不同。就餐時,素食至少要占2/3,而動物蛋白最好不超過1/3

  2.每天5份果蔬。超重會增加結腸癌、食管癌和腎癌等多種癌症發病幾率。而水果蔬菜既有助於保持健康體重,又有助於降低癌症風險。專家建議,每天至少吃5份水果蔬菜。

  3.葉酸早餐。美國癌症協會表示,補充葉酸的最佳方法不是吃藥,而是多吃水果、蔬菜和強化穀物食品。葉酸有助於預防結腸癌、直腸癌和乳腺癌。每天早餐中的穀物和全麥食品是葉酸的最好來源。其他富含葉酸的食物還包括:橙汁、檸檬、草莓、蘆筍和雞蛋、雞肝、豆類、菠菜,萵苣等

  4.少吃加工熟食。偶爾吃一次三明治或熱狗,對健康並無大礙。但少吃臘腸、火腿之類的加工肉食,有助於降低結直腸癌和胃癌的發病率。另外,熏肉和鹹肉中潛在的致癌物也會增加癌症風險。

  5.番茄防前列腺癌。吃番茄可降低包括前列腺癌在內的多種癌症風險,因為番茄中豐富的番茄紅素發揮了關鍵作用。研究還顯示,番茄汁、番茄醬等番茄製品也具有抗癌的潛力。

  6.時常喝綠茶。每天上班給自己泡杯茶吧。經常喝茶會降低膀胱癌、胃癌和胰腺癌的發病率。其中,綠茶具有較強的抗癌功效,它可以預防結腸癌、肝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

  7.控制飲酒量。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肝癌和乳腺癌都與飲酒密切相關。飲酒還會增加結直腸癌的風險。美國癌症協會建議,即使男性日飲酒量控制在2杯,女性每日1杯,仍然會增加癌症發病率。

  8.喝白水最好。喝白水比其他飲料有助於增加排尿量,可以更好地稀釋膀胱中潛在的致癌物。

  9.十字花科蔬菜。十字花科類蔬菜是最經典的抗癌蔬菜,包括西蘭花、菜花、捲心菜、甘藍菜和羽衣甘藍,其中含有的營養成分能抗擊結腸癌、肺癌、宮頸癌等。

  10.炸、烤、焙增加患癌風險。在高溫下炸、烤或焙會導致肉食形成某些化學物質,增加致癌危險。而蒸、煮、燉等烹調方式相對較安全。另外,燉肉時最好加一些富含營養和防癌作用的蔬菜。

  11.新鮮草莓和樹莓果汁。草莓和樹莓中含有植物營養素鞣花酸,這種強效抗氧化劑可通過多種方式抗擊癌症,使致癌物質失去活力並減緩癌細胞生長。

  12.少吃糖。雖然糖未必會直接導致癌症,但熱量攝入過多,是肥胖的重要病因之一。而肥胖又是一大癌症風險。因此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可以作為糖的替代品。

                                                                                                            來自:新浪網 2010-07-26

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開啟健康的鑰匙─複方多醣體與異黃酮

癌症連續25年蟬聯台灣人民十大死因榜首,死亡率長久以來也居高不下,甚至逐漸攀升。現代人生活在不良的環境中,以及不適當的飲食習慣,都和罹患癌症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根據行政院衛生署95年國人死因分析資料指出,95年癌症死亡總人數為37,998(28.1%),也就是每十萬人口死亡人數為139人。95年男性主要癌症死亡原因前3名依序為肝癌、肺癌及結腸直腸癌;女性主要癌症死亡原因前3名為肺癌、肝癌及結腸直腸癌。另有數據資料顯示95年度台灣每四個死亡的人之中就有一個是癌症病人,且大約十四分鐘就有一個人死於癌症,由此可見,癌症對人類的生命已造成嚴重威脅,家有癌症病人不僅患者本身痛苦,家人也會因此而身心俱疲;罹患癌症並非皆因癌病本身而死亡,其中有超過50%是因為抵抗力降低,引發細菌感染而死亡的,故癌症病人在接受傳統癌症療法時,也應加強本身之抵抗力,提昇自身免疫之功能,以增加存活的機率。

什麼是癌症?

 

癌症是一群超過100種以上之疾病,其症狀是在身體的器官或組織中,會出現無限制生長的細胞。事實上在一個人的一生中,得到癌症的次數可能高達6次以上,當你免疫系統處於高峰狀態時,即在癌細胞生長和增殖之前,可先將癌細胞毀壞!但如果你的免疫系統降低沒有立即破壞癌細胞,則癌細胞就會脫離控制而不正常增生。

當致癌物質改變了控制細胞生長和增殖之基因(致癌基因)時,細胞就開始增生了。當有一個細胞轉變成惡性後,會快速地分裂形成一小群不正常的細胞,其分裂的速度遠比周圍的正常細胞還要快。不正常的細胞通常缺乏〝分化〞的功能,也就是說它們無法執行組織特化的工作。因此,癌細胞就像個寄生蟲,它不受荷爾蒙、神經的控制,不但對人體沒有任何貢獻,反而會耗損體內的營養素。癌細胞這樣快速的增殖,對身體的其他正常細胞造成侵襲及破壞。此外,癌細胞還會藉由血液和淋巴系統,從原本的位置蔓延(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癌症不同於良性(沒有危險的)腫瘤之處有二:癌症除了能擴展而形成獨立生長的新腫瘤外,還會蔓延及滲入其周圍的組織;當免疫監測系統無法認出入侵的癌細胞、或雖認出卻又由於癌細胞太大量而被戰敗時,癌症就會成長和增殖。我們是我們自己最大的敵人,我們讓過量的自由基與有毒的壞分子,損壞我們免疫系統的細胞,而壓制免疫系統發揮防禦功能。除了寄生蟲、真菌、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外,受污染的空氣、水、速食、重金屬及有毒化學物質等,每天都在攻擊我們的身體。在某些癌症病例中,也發現到遺傳因素與免疫的缺失有關。

癌症的治療

50%的病例中,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就是化學治療,但是只有少數的案例(2~25%)會成功,如女性的卵巢癌、男性的睪丸癌和Duke's C型結腸癌。於是我們不禁想問,既然化學治療的成功率這麼低,為什麼還這麼常被使用?疑惑的化學治療(Questioning Chemotherapy)這本書之作者Dr. Ralph Moss解釋,大部分人弄錯縮小腫瘤與癌症痊癒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雖富有邏輯性,但卻沒有已知的證據可支持這樣的關聯性。

分次化療是廣被接受之癌症治療方法,包括美國癌症治療中心亦採用此法,分次化療是採較長之時間間隔,使用較少量的化療藥物來治療。這個理論就是在殺死癌細胞過程中,讓身體可以有較長的時間從化學治療的毒害作用中恢復重要的功能,結果顯示此理論是正確的。

許多替代的治療方式因為沒有根據科學標準來測試而被批評,但是很多〝公認的〞治療方式包括化學治療,也不一定會成功,且在腫瘤縮小和病患存活之間的相關性也不高。不幸地是經濟常是癌症治療的問題,化學治療的花費常達數十萬元(美金)以上。我們必須了解當人們在遭受這些可怕癌症之痛苦和恐懼時,還要支付這樣龐大的費用通常是很難承受的,所以尋找一種有效且便宜之抗癌藥物是當務之急。以下介紹二種便宜且有效的癌症預防與輔助癌症治療的物質,即Beta葡聚醣與異黃酮。

對抗癌症且幫助化學治療功效的Beta 1,3/1,6葡聚醣

最常見的癌症是源自皮膚或腺體組織如乳房或攝護腺之癌(carcinoma)。另一種侵害結締組織與支架組織如骨頭、肌肉、軟骨和脂肪之癌症是肉瘤(sarcoma)。黑色素瘤(melanomas)是一種皮膚的癌症。淋巴瘤(lymphomas)是侵犯淋巴系統之癌症,而血癌(leukemias)則是造血器官的癌症。

癌症能繁殖和蔓延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免疫系統無法在一開始時認出惡性腫瘤,且對惡性腫瘤沒有做出適當的反應。天然的Beta 1,3/1,6葡聚醣可使免疫反應更有效地辨認出企圖隱藏在正常細胞中的癌症。Beta-葡聚醣是無毒的營養生物分子,並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歸類為G.R.A.S.安全等級,Beta-葡聚醣可增強巨噬細胞(Macrophage)(大型免疫白血球)的功能;特別是當我們老化時,Beta-葡聚醣更可使巨噬細胞有效地辨認出癌細胞。

依據Peter Mansell, Donald Carrow, Nicholas DiLuzio, D.L. Williams, M.L. Patchen 與其他在哈佛大學(Harvard)、貝勒醫學院(Baylor)、杜蘭大學(Tulane)、陸軍輻射生物研究所(Armed Services Radiobiology Research Institute)及許多其他科學研究中心人員之研究發現,自酵母細胞壁中萃取的Beta-葡聚醣,可增強免疫系統察覺癌細胞的能力及協助營養控制。受到Beta 1,3/1,6葡聚醣之作用後,整個免疫反應會被活化起來對抗癌症,其中巨噬細胞會以其增強的胞毒顆粒(含胞毒物質)來攻擊與殺死癌細胞,以防止癌細胞進一步的增殖和擴散。研究結果顯示Beta-葡聚醣對乳房、肉瘤和黑色素瘤等癌症上的抗癌效果特別顯著。

研究顯示小顆粒的(微粒 vs 球狀)Beta 1,3/1,6葡聚醣吸收較好,且反應較快速,可保護免疫細胞免受放射線治療之損傷,及在治療後增強血小板和免疫白血球的復原。巨噬細胞清除(吞噬作用)放射線和血液治療所產生毒性碎片之能力也會增強且速度更快,因而可減少或消除不好的副作用如噁心、掉髮、無法入睡和皮膚輻射傷害等。

2001年,內華達州立大學醫學院和營養供應公司(Nutritional Supply Corporation)所發行的研究摘要報告(Research Summary Report)報導,MPG 葡聚醣能增強白血球對引起傳染病的微生物的包圍和消化(吞噬作用)。巨噬細胞為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免疫細胞之一,Beta 1,3/1,6葡聚醣可增強巨噬細胞的能力來殺死腫瘤細胞。實驗室的研究顯示新的MPG 葡聚醣對巨噬細胞具有顯著地的活化效果,且經由巨噬細胞之活化,可依次地活化整個免疫系統,包含T細胞和B細胞。

一個專利申請中的專屬過程純化出來之非凝集微粒形式的Beta 1,3/1,6葡聚醣是最有效的,可用最少量的Beta 1,3/1,6葡聚醣就可使巨噬免疫細胞作用增強。科學論證指出微粒的Beta-葡聚醣可使免疫反應反擊癌症的侵襲,並減少或消除包括化學治療和放射線治療等許多治療的不良副作用,故可當成化學治療的輔助劑,比單獨的化學治療更為有效。此外,Beta-葡聚醣亦可增加免疫細胞之吞噬作用與天然Alpha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簡稱TNF Alpha)之產生。腫瘤壞死乃指殺死癌細胞之意。

癌症對我們所有的人皆有影響,所以我們必須利用所有可獲得的科學證據去瞭解它。現今我們已經藉由科學的方式,證明天然Beta-葡聚醣的益處,所以我們可以使用Beta-葡聚醣來增強免疫反應;除了攻擊癌症外,也可攻擊每天企圖損害我們健康的各類病原體。

黃豆異黃酮的療癒能力

許多報導指出,因為黃豆含有高量的異黃酮,所以可預防疾病並促進健康。異黃酮是一種植物化學物質,也就是只存於植物中的化合物。異黃酮也是一種植物性雌激素或植物性荷爾蒙,其化學結構類似人類的雌激素,但作用較弱。異黃酮可在人體的某些位置模仿人類雌激素,因而提供許多幫助你預防疾病的好處如乳癌。許多植物如黃豆、紅花苜蓿、雞心豆(chick peas)和其他豆類中皆含有異黃酮。然而,黃豆是無可匹敵的,因其所擁有異黃酮的濃度是最高的,且很容易獲得。黃豆含有許多種異黃酮,但其中最有益的是金雀異黃酮(genistein)和木質素異黃酮(daidzein)。

在許多抵抗疾病的陣線上,異黃酮皆表現出驚人的潛力。異黃酮可預防動脈斑之生長而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和中風的危險;異黃酮可藉由阻斷引起癌症的人類雌激素而降低乳癌之發生;也可以藉由阻礙細胞之生長來預防攝護腺癌;異黃酮會刺激骨頭形成及抑制骨質流失,因而可預防骨質疏鬆症;異黃酮甚至可減輕女性一些更年期的症狀如熱潮紅和夜間盜汗。

異黃酮是弱性的雌激素,可競爭雌激素接受器,阻止身體所產生較強形式之天然雌激素發揮其最大的效果。已知血中高量天然雌激素是乳癌的危險因子,因此較弱形式之雌激素可提供保護作用,來對抗乳癌的。金雀異黃酮被發現可預防乳癌和攝護腺癌之發生。美國加州大學的一個新研究顯示,金雀異黃酮可減慢攝護腺癌之生長,且可使攝護腺癌細胞死亡。金雀異黃酮對抗癌細胞的方式與一般的治癌藥物類似。

異黃酮在保護及維持骨頭的健康強壯也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證據顯示金雀異黃酮與木質素異黃酮可預防骨頭碎裂。美國伊利諾州大學和香港大學所帶領的獨立研究認為,攝取黃豆異黃酮可以增加骨中礦物質含量及骨質密度。美國德州大學的另一個研究顯示異黃酮可能會刺激骨頭之形成。研究人員注意到黃豆異黃酮藉由保護骨頭健康、增加骨質及降低骨骼轉換率,在預防甚至倒轉骨質疏鬆症具有極大潛力。

北美更年期醫學會(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認為黃豆異黃酮是雌激素代替療法(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中可減緩女性輕微更年期症狀的天然替代品。黃豆異黃酮可補償女性更年期時雌激素的降低與調節雌激素的波動。許多經常攝取黃豆食品如天貝(tempeh)和豆腐的女性,可降低更年期的熱潮紅和夜間盜汗等症狀。

這些所有的發現皆認為攝取天然異黃酮來源的黃豆食品,可以保護和增強全面性的健康。異黃酮會與黃豆蛋白一起來抵抗疾病。研究顯示在黃豆所擁有的保護性功能中,異黃酮大約佔了四分之三,而其蛋白質則約佔四分之一。攝取異黃酮最好的來源就是黃豆,因為你可從黃豆獲得所有營養素和有益的化合物。在天貝、全粒黃豆(如毛豆)、結構黃豆蛋白、黃豆、豆腐及豆漿中可發現最高量的異黃酮和黃豆蛋白。研究人員建議每天至少攝取12次黃豆製品,每次量相當於1盎司(24.8公克)的黃豆;4盎司的天貝、結構黃豆蛋白(煮過)、或毛豆;或8盎司的豆漿。對於黃豆的初嚐者,建議慢慢將它加到飲食中,直到對它培養出喜好。在義大利麵調味醬中,可用結構黃豆蛋白取代碎牛肉;可使用豆腐替代闊麵條中的義大利鄉村軟酪,或在食物調理機中與藥草一起浸泡;可使用豆漿來濃厚湯品或作成思沐迪(smoothies)。人們可用以上方式攝取黃豆。天貝是最容易製備的黃豆食品之一,製作一個烤天貝三明治,只要將天貝切成薄片,淋上一些醬油,與洋蔥薄片一起煎烤,再放在麵包上即可。切記,只有好吃的健康食品,你才會想繼續吃;你可嘗試一些有趣的新方法來料理黃豆製品,創造更多更好吃的黃豆健康食品。

                                                                                                                             丁明哲博士

天貝的抗氧化胜肽之純化及其特性分析

近來對於天貝的抗氧化研究大多著重於多酚類的異黃酮。然而,由本研究所篩選的Rhizopus sp. R-69發酵生產的天貝中發現,只有三分之一的抗氧化活性是來自於異黃酮,其餘的三分之二則來自於發酵期間所產生的胜肽。

本研究利用丙酮區分和膠體過濾層析法純化天貝中的抗氧化胜肽,整個純化過程的回收率為23.2%,此胜肽的分子量約為3.5kDa。推測此抗氧化活性是來自於它的特殊胺基酸組成(此胜肽中含有組織胺酸)或結構所致。

由於此胜肽為pH耐受性、熱穩定性並且對蛋白質分解酵素具有耐性,因此,我們建議此胜肽可以當作一個營養口服補充劑。

Recently, antioxidative studies of tempeh have focused on the presence of polyphenol-isoflavones. However, only one third of the antioxidative activity of tempeh fermented by Rhizopus sp. R-69 has been found to be due to isoflavones and the other two thirds is derived from the peptides produced by proteolysis during fermentation. In this study, the antioxidative peptides were purified from tempeh by acetone fractionation and gel filtration. The overall yield of the purified peptide was 23.2%.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eptide was estimated to be about 3.5 kDa by SDS-PAGE. The antioxidative activity of the peptide might be due to its amino acid composition (the peptide contained histidine) or its structure.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eptide, including pH-tolerance, heat-stability, and proteolytic resistance suggest that it may be useful as an oral nutrient supplement.

                                                                              轉載  臺灣農業化學與食品科學>431

大豆發酵食品—天貝

       天貝起源於印尼,是一種發酵的大豆食品。天貝既可以作為主食又可作為副食,類似中國四川、貴州一帶的豆豉。

       產品營養天貝具有高含量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天貝中游離氨基酸的含量為總氨基酸含量的76%,是發酵前水泡過大豆的6倍。天貝中芋酸、核黃素、泛酸和維生素B12的含量都比發酵前大豆多,尤其是維生素B12的含量增加更為明顯,是原來的60倍左右。我國人民的膳食多以植物性食品為主,長期食用植物性食品將會引起貧血症。在我國貧血症血症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由於缺乏維生素B12而引起的。根據我國的國情,如果平均每人每天食用100克天然發酵的天貝,就可以滿足維生素B12的最低需要量。因此,利用我國豐富的大豆資源制取廉價的天貝食品,對於我國人民的健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製作方法1 傳統的製作方法是先將大豆用水浸泡12小時以上,使子葉吸足水,用水搓下豆皮,把去皮的大豆用水煮熟,控去水,晾至豆瓣表面不帶水,而後裹進香蕉葉子裡,任毛黴式根黴在上面生長。也有的是把一塊鮮天貝搓碎作為引子接種於已晾好的豆瓣中,攪拌均勻,攤在竹席止,攤成2.5釐米的厚度,蓋上香蕉葉子,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一二天。等到整個豆子都長出白色的菌絲,發出特有的香氣,成為白色的餅塊時,天貝即發酵釀成。而後根據各種不同嗜好,切成片、塊、加工成可口的食品。釀制成熟的天貝如不及時食用,可用冷藏、鹽藏、脫水及油煎等方法進行貯存。油煎的天貝一般能保存2周以上,脫水的天貝一般能保存2個月以上,冷藏天貝的貯存時間則更長。

       製作方法2(純培養的工業方法) 其原料的前處理與傳統的方法一樣。不同的是純培養所用的大豆要經過機械破碎成小塊,每塊的大小約是整粒大豆的1/81/10。把大豆碎塊去皮後再進行浸泡,時間為30分鐘,把小泡過的大豆碎塊撈出煮熟,晾至豆塊的表面不帶水再行接種。接種量按每100克原料接上106個孢子。如果要用培養基斜面上生長的孢子,則用2毫升的水沖洗斜面而後灌入100克的原料中。接種後的原料放進帶小孔的培養盒中,在31℃、相對濕度7080%條件下培養,經過2223小時發酵完畢,釀成的天貝便可以加工食用。

       培養天貝所使用的根黴有米根黴、無根根黴、匍匐根黴、少孢根黴,生產中多採用少孢根黴。

       在大規模生產中,天貝培養室必須嚴格地控制溫度、濕度,且通風要良好。從目前國外使用的培養設備看,均勻發酵和較快發酵的最佳溫度範圍是3132℃,最佳空氣濕度為7085%。在3132℃下,天貝培養時間需要2223小時;在3435℃下需20小時左右。天貝在2537℃下進行培養,如果濕度和通風得當,都能取得滿意的結果。只是培養時間隨著溫度的升高而縮短,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延長。

        製作方法3(家庭製作方法) 其工藝與上述大體相同,只是設備不一。在家庭裡可以用帶小孔的金屬盒或是帶小孔的塑膠盒作為天貝的培養皿。塑膠袋用針紮上小孔,也可以做為天貝的簡易培養皿。在夏季利用自然的溫度條件生產廉價的天貝食品是完全可行的。 

       天貝經過加工可製成花樣繁多的小食品。把它用作配餐、早點、學生及幼兒的間食、宴席上的酒肴。

素食知識大補充~ 什麼是天貝(Tempeh)?

Tempeh到底是什麼?看包裝只知道是大豆發酵成的豆製品,因為包裝嚴實,從外面幾乎看不清裡面是什麼樣的,好奇心使然,Sam立刻搬了一塊回家研究。
本以為tempeh這個詞是泰語,上網查了一下原來是印尼語,tempeh是一種印尼食品,中文別名有:印尼黴大豆,天貝,丹貝,天培,鹵印尼豆腐,印尼黃豆餅,印尼豆豉。這麼多名稱OMG

Sam本來猜想它應該有點像日本的納豆,結果廬山真面目是這樣的:
這是添加了黑芝麻的tempeh,也有原味的,Sam根據食用指南拿它來和其它蔬菜一起炒,味道嘛,實在說不出是喜歡還是不喜歡,但口感還好,松鬆軟軟的,比豆腐硬一些,比豆干軟一些。

對素食者來說,大豆無疑是植物蛋白最好的來源。我們平日裡吃的豆製品無非就是豆腐,豆干,豆漿,納豆,味噌等等,tempeh的出現倒是讓我們在功能表上多了個選擇。

Tempeh and tofu, for better or worse

Tempeh and tofu, for better or worse

2008年2月28日《雅加達郵報》一篇標題為 Tempeh and tofu, for better or worse 的新聞,中譯如下:


一項由本地大學與英國大學合作的研究指出,食用丹貝(tempeh)可以降低老年人罹患失智症(dementia)的風險,食用豆腐卻會提高此風險。

這項由印尼大學(University of Indonesia)、印尼拉斯帕地大學(Indonesia Respati University)、英國羅浮堡大學(University of Loughborough)以及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合作的研究顯示,超過68歲的人、每天食用豆腐兩次以上的、他們的記憶力比不常吃豆腐的還要糟糕。

可是如果他們也吃丹貝、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就會下降。

「吃丹貝很可能抵銷豆腐對記憶力的負向影響」,羅浮堡大學的Eef Hogervorst教授在印尼大學的老化和健康研討會上說。她在這場研討會發表了這項研究的結果。

這項研究的受試者來自雅加達(Jakarta)、西爪哇的Citengah(蘇美當〔Sumedang〕的一個村落)、以及日惹特區(Yogyakarta),年齡介於52至99歲。

68﹪的受試者為女性。

Hogervorst表示,豆製品,包括印尼傳統食品豆腐與丹貝,之所以對記憶力有正面效果,是因為含有能發揮雌激素(estrogen)效果的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s)。

雌激素是一種女性賀爾蒙。它在血液中的濃度與記憶力具有正相關性。

失智症是認知功能逐漸退化的疾病。失智症中最常見的類型為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進入停經期(menopause period)的女性,由於體內雌激素比男性要少,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為男性的二倍,Hogervorst說。

她說,雌激素透過各種機制改善記憶力,包括:增進腦部血液流動、調控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的釋放、調控神經傳導物質的受體(receptor)、或者是扮演抗氧化劑(anti-oxidant)的角色。

Hogervorst說,一項研究顯示,服用大豆萃取物能改善剛進入停經期婦女的認知活動(包括記憶及集中力)。

以雌激素治療剛進入停經期女性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研究也獲得相似的結果。

然而,激素治療卻會增加65歲以上婦女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她說。

「丹貝能抵銷豆腐對記憶的負面效果,這是新發現」,Hogervorst教授說。

「這或許是因為丹貝含有染料木黃酮(genistein),丹貝的染料木黃酮含量是豆腐的二倍。也可能是因為丹貝富含葉酸(folate)。」

染料木黃酮是一種異黃酮(isoflavone)或植物雌激素;葉酸則是維生素B9的水溶性形式,也是人體新細胞生成與維持所不可或缺的。

Hogervorst說,豆腐與記憶惡化的關聯性可能和豆製品所含的甲醛(formaldehyde)有關。

「禍首可能是甲醛,但還需作更多研究加以證實。」

在一項實驗中,甲醛殺死大鼠的腦細胞,她說。

可以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的營養素還包括維生素B12和抗氧化劑。可是、由三餐飲食來攝取這些營養素會比吞藥丸更有效,Hogervorst說。

活躍且受過較高等教育的人比較不容易罹患失智症;吸煙與喝酒的人則有較高的罹病風險,她說。

「除了上述因素,疾病或身體不適,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的低密度脂蛋白(high LDL-cholesterol)、肥胖以及心血管疾病,都對腦有不好的影響」,她說。

原始文章Original article:
Tempeh and tofu, for better or worse.
Erwida Maulia, The Jakarta Post, Jakarta.02/28/2008 11:29 AM